联系方式

    地 址: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新亭西路
    电 话:025-52161263
    传 真:025-52161263
    邮 箱:njzsyey@126.com

     

    【教师课堂】每个人都有情绪,重要的是如何引导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园本研修>> >> 正文
     

    【教师课堂】每个人都有情绪,重要的是如何引导

    发布时间:2017/4/28 8:42:37  作者:jiaoke   点击:2074次

    【教师课堂】每个人都有情绪,重要的是如何引导

    转自肖亦彤老师SPC上海家庭教育指导中心

     

    老师应该如何去教会家长去学会识别孩子的情绪呢?快来听听亦彤老师的精彩语音

     

    文字不展示音频内容

    推荐您直接收听肖亦彤老师的精彩语音

     

     

    教师可以引导家长,通过观察孩子的状态,神情、语气、动作幅度等,帮助孩子觉察、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觉察情绪包括认识自己的情绪和解读孩子的情绪。

     

    中国文化是一个不鼓励人表现情绪的文化,长期压抑的结果使得中国的父母容易有情绪失控的危险。

     

    我们倾向于不在孩子面前表达情绪,即使有时因为过度发脾气而做出或说出伤害小孩的事,也不习惯在小孩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以为如此就会失去做父母的尊严。

     

    中国的父母对家庭中常见的负面情绪也很少给予重视,因此我们很少在「原生家庭」里学到处理情绪的能力。但是这并不意味我们不能学习,终身都会受到这个不良的影响,也不意味我们永远不能觉察自己的情绪与感知孩子的情感。

    父母最好能明白,人都有情绪的。

     

    当小孩的行为让你气的快要发疯的时候,难免要发脾气。但是我们必须觉察自己的情绪,如果自己还能克制得住,能够继续理性地与孩子说话,达到某种程度的沟通,那就继续下去。告诉孩子你的想法,倾听他的响应,并继续交谈。

     

    但是假使你发现自己在盛怒之中,无法冷静下来,就应该暂时回避一下,避免做出伤害小孩的动作或言语。

     

    父母也必须要知道,发脾气并不是你的缺点,重点是你发泄的方式不会破坏你们之间的关系,即使偶尔犯错,我们也可以相信宽恕的力量。

     

    从三、四岁起,孩子们就明白「对不起」的概念,他们都渴望来自父母的亲近与温暖,他们永远会给父母另一个的机会。

     

    在事件发生后马上告诉他们事情前后我们的感受,承认自己的错误,更有助于在你们之间建立起情感的桥梁。如此,你可以送出两个清楚的讯息,即强烈的情绪是可以表达的,而且是可以控制的﹔其次,你很在意他的行为。

     

    只要你以尊敬的态度去沟通,专注于他的行为而不是他的个性,给予明确的评语并告诉他他的行为如何地影响你,你就可以运用你的愤怒来引发他的情感,而这个机会就成为你们之间一次深刻的情感交流。

     

    当然,要培养觉察情绪的能力不是一蹴可及的,但是只要开始练习,马上会看到正面的效果。

     

    那我们该如何解读孩子行为背后隐藏的情绪讯息呢﹖

     

    由于孩子往往不会直接、正面的表达他们的感受,大人常感到迷惑,不知道他们真正的本意。一个最基本的做法是设身处地的从他们的观点来看事情,而不要从大人的观点,妄下结论。

     

    比较小的孩子,则可以藉由过家家的角色扮演木偶游戏中探知他们的情绪。当孩子同意你对他的情绪描述时,你会感到自己的心与孩子的心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你就体验了同理心。我们常常看到两三岁的孩子所谓的“打人”“咬人”“抓人”等有一定攻击性的行为,以及哭闹、满地打滚等让父母恼火的表现。

     

    这些都只是孩子缺乏情绪、情感的表达能力和方式的表现

     

    这个时候,孩子需要父母的帮助和引导,在接纳孩子情绪的基础上,我们要试着帮孩子觉察自己的情绪,例如提示:当孩子或他人表现出某种情绪时,提示孩子“你是不是很生气”,“明明看上去很伤心”,教孩子识别各种情绪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