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地 址: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新亭西路
    电 话:025-52161263
    传 真:025-52161263
    邮 箱:njzsyey@126.com

     

    学习故事:春节在幼儿园“危机四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我的教育故事>> >> 正文
     

    学习故事:春节在幼儿园“危机四伏”

    发布时间:2017/12/29 12:14:06  作者:admin   点击:1360次

    一、故事背景

    周一上午集体活动时间老师生动的说绘本故事《年兽的传说》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春节吗?年兽又是什么呢?看到小朋友们的表情我顿时明白孩子们并不太清楚,那老师来告诉小朋友吧。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春节,中华民族第一大节日,是中国古老新年的当代传承、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春节历史悠久,在春节期间,全国人民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春节还有一个神话故事据说“年”是个怪物,在中国流传久远,大家对他似乎耳熟能详,却又十分陌生,因为没有一个人能确切地描绘他的长相,也正因为如此,越是增添他的神秘性,也就越发引人好奇,于是“年”成为大家心目中一个神秘的可怕怪物。由于“年”在中国人的眼中是那么的独一而奇特,有关他的故事不胜枚举,但内容却大同小异,大多叙述他如何出来欺负人,大家如何用鞭炮驱赶他,接着又如何庆祝 ,一直流传至今,老师小时候可盼望过年啦!过年就可以穿新衣服啦。小朋友似懂非懂的认真的听老师说着,这时楠楠高高举起小手:“老师我喜欢过万圣节”。我上次还装扮成魔鬼的模样问园长妈妈要糖果吃呢!不给糖就捣蛋不给糖就捣蛋,还没等楠楠说完轩轩也站起来说:“老师我喜欢过圣诞节,圣诞节圣诞老人真的会来送礼物”......我的绘本故事就这样戛然而止,看到孩子们说道他们喜欢的节日时都是眉飞色舞,精神气足足的,现在的孩子都说不出几个传统节日,到底是教育出了问题,还是社会渲染力太强?还是中国传统节日真的不能激发孩子们的热情?这需要我们老师用心思考,需要家长正确灌输和引导接下来开始我们的“大动作”中国娃过中国年的主题活动开始啦!调查表:我的爸爸妈妈做喜欢过年做的事是什么?谈话活动时孩子们和我分享爸爸妈妈小时候过年的故事,然然认真的看着调查表上的图片告诉我老师:“我爸爸小时候过年的时候喜欢吃饺子,还喜欢去亲戚家吃好吃的”顺顺说“我妈妈喜欢过年的时候穿新棉袄,收压岁钱”冰冰说:“我妈妈说她小时候不到过年没有零食吃,最喜欢过年时吃到的零食就是冰糖葫芦啦!盼望过年”欣欣说:“爸爸告诉我过年的时候也喜欢吃冰糖葫芦还可以和小伙伴一起放鞭炮,还可以贴门联贴福字,原来过年这么有趣啊?听到过年吃冰糖葫芦小朋友都欢呼雀跃起来,我也喜欢吃冰糖葫芦我也喜欢吃冰糖。那我们班也开个冰糖葫芦店迎接新年吧。小朋友们都拍起了小手“太好啦!太好啦!”

    二、迎新年班级环境营造老师过年的时候我家大门上都贴红红的对联好漂亮,还贴上财神爷呢!那我们把班级门口也贴上对联吧。我们再想一想还有哪些可以装饰我们班级门口环境,于是发动家长的力量进行迎新年亲子制作,大家在群里一起商讨,各显神通,有的制作鞭炮,有的制作纸盘饺子、有的制作年年有鱼就这样大家把制作好的带到班级进行装饰。小朋友们你们制作的真漂亮,可是总感觉还缺少一些什么,虽然门前红红一片但是还是少了一些古色古香传统韵味,于是我们和孩子一起收集各种糖葫芦门店照片,楠楠说:“老师我觉得卖冰糖葫芦的店门前上面有那种瓦片比较好看”轩轩说:“老师我去过老门东那边的灰色房子和漂亮,跟这个图片上的糖葫芦店很像”的确很像,那我们用什么来做门头瓦片呢?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又开始讨论了起来,老师:“用纸片、用卡纸、用纸黏土、用柚子皮等等”出现了各种答案,这是思明大声说:“老师我觉得用纸杯比较好,把纸杯剪开,”小朋友都转过头看着他,我也突然眼前一亮,是个好主意。于是我们开始收集纸杯。

    三、设计的冰糖葫芦

    早上入园我在班上放了一首《冰糖葫芦》的歌曲,轩轩听到后对我说:“老师我吃过山楂做的糖葫芦”欣欣说:“老师我吃过草莓做的还吃过葡萄做的”那我们把我们喜欢吃的冰糖葫芦画下来吧于是区域时间好几个小朋友选择了美工区,认真的画起了冰糖葫芦。这几天小朋友们很喜欢在美工区画、剪贴、纸黏土制作各种冰糖葫芦,孩子们将作品分布在班级各个角落进行装饰,很有成就感。

     孩子们尝试着制作各种口味的冰糖葫芦,有夹心的有水果的,他们还将这些亲手制作的糖葫芦放在班级区域售卖展示。

    四、从虚拟到现实

    在材料上我们还需要更加丰富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我们从模拟走向现实,我们共同收集各种水果制作冰糖葫芦,一起讨论制作材料。老师:“我家有芝麻,冰糖葫芦上需要芝麻来点缀”老师:“我们家有冰糖,是不是可以用”老师我们家有好多各种各样的水果,于是我们分小组收集。还是人多力量大,不仅短短时间收集到很多制作材料,就连园长妈妈家的电磁炉也带来了,孩子们更加有信心能将冰糖葫芦制作好,做的好还可以邀请哥哥姐姐弟弟妹妹来我们班品尝。一切材料准备就等着金陵葫芦王“开业啦”

      我们将这种迎新年的喜悦和全园孩子一起分享,大家在一起热热闹闹制作冰糖葫芦,迎接新年的到来,大家穿着新衣、化着漂亮的妆容开开心心的和家人老师齐聚一堂,这样的新年活动别有一番滋味,意义非凡!孩子们能有理由不喜欢吗?中国娃中国年无可替代

       不管是洋节还是中国节,关键是要过对!在亲亲袋鼠资深早教专家符欣看来,对于孩子而言,不管是洋节日,还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都必须要过对。

      首先,要让孩子对洋节和传统节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论我们自家的春节,还是洋人的圣诞节,任何一个节日都有它产生的文化背景,我们不能抛弃自己的文化和传统。洋节的优点是轻松、娱乐、互动性比较强。传统节日的特点是内涵比较丰富。作为家长,我们可以在洋节日里带给孩子欢乐,同时可以在中国传统佳节,多让孩子了解一些跟节日有关的文化和传统。

     春节和其他传统节日期间,应创造机会,使孩子可观看各种文艺演出、展览、庙会,参与各类文化活动,甚至包括家庭中对过节的各种准备工作及大扫除、写对联等,长辈可多讲讲自己小时候过年的难忘故事和过节礼仪,讲讲传统节日的由来和有关的历史,都是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舞台,以杜绝孩子作为中国人、却成为传统文化的“文盲。”

     其次,要通过亲身示范和言语提醒,让孩子明白节日的意义所在。过节,不只是买东西或者吃大餐,太过贵重的礼物,可能并不适合孩子;应提倡重视其节日的文化内涵,用“礼轻情意重”的小礼物赠送给朋友同学“意思”一下,比较合适。

     另外,亲友团聚时,应该引导孩子与平日难得相见的亲友们深入交流,让节日成为亲友之间联络感情的纽带。

     最后,无论是洋节日还是中国传统节日,在陪孩子过节时,“陪”的过程是很重要的。想要让孩子们对节日本身感兴趣,父母就应该和孩子一起,去挖掘节日的美好所在。虽然传统节日相对比较沉重,但是父母可以通过和孩子一起,做月饼、剪窗花、贴春联、扎灯笼等活动,让孩子更多地参与到节日活动中来。一旦孩子有机会参与,一些传统节日就会变得有意思,也会让孩子更难忘。孩子并没有因为在幼儿园感受了“洋节日”,而变得崇洋媚外,而“崇洋媚外”这个思想,绝不是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过几个开心的洋节,就能塑造的。要说“忘本”,这就更偏颇了。有些偏激的家长和社会人士,在表达言论的时候,总是喜欢忽略重点!比如刚才提到的报道中那位南京的幼儿家长,以偏概全,把读者的视线全部集中在了“洋节日”,只字不提幼儿园丝毫没有忽视中国的传统节日的渲染和教育,只字不提在学校的众多体验活动中,“过洋节”只占很小的比重。中秋节,孩子学校也有活动,让孩子们知道了中秋节吃月饼、赏月的,习俗,学会了相关的儿歌。即将到来的元旦,孩子也会有新年音乐会。只要是能让孩子们拓宽视野,老师们都会让孩子体验。在老师眼中,无论是过洋节还是过中国节,都只是一种生动的教育手段罢了。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就应该接受多元化的教育。这早已不是“闭门造车”的中国,更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时代。了解国外的历史、文化、习俗、节日等,就跟学习中国的历史文化一样重要,缺一不可。用一句不恰当的比喻,就算是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也得好好去了解国外的风土人情历史背景。而这,绝对不能被粗暴地冠以教育“西化”的罪名。无论是对中国的传统教育,还是对国外的教育方式,我们都应该抱着融合、学习的态度去接纳。

    节日有特定的符号,是在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慢慢累积形成,大家习惯接受的传统文化象征,如传统节日中的特定物象,清明的柳花、风筝与清明团子,端午的龙舟、艾草与粽子,七月七的鹊桥,中秋兔儿爷与月饼,重阳的菊花酒等。传统社会物质资源匮乏,交往机会受限,人们自然要利用节日满足日常不能满足的物质与情感需要。因此,美食与相关活动成为节日的主要内容,也是节日存在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