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 址: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新亭西路
电 话:025-52161263
传 真:025-52161263
邮 箱:njzsyey@126.com
沟通无界 青春飞扬
一个人必须知道该说什么,
一个人必须知道什么时候说,
一个人必须知道对谁说,
一个人必须知道怎么说。
——德鲁克
环境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要素,幼儿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始终来自于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且幼儿与环境相处的方式直接影响教育的质量,如何跟随儿童的需要、兴趣进行课程环境的呈现,支持儿童的学习和发展,值得深入探讨与研究。因此,10月25日竹山、天景山第一幼儿园开展了支持性课程环境创设两园互动交流活动。
首先两家幼儿园各12名班主任老师点对点交换班级进行观摩,每个年级组的4名老师可以互相交换班级观摩与交流,并将自己的问题和建议记录在白纸上进行最后的探讨。
中午12:30我们进行现场交流活动,首先进行了一个《玩转呼啦圈》的游戏,一个小小的热身游戏将现场气氛带动起来,也打破原本不太熟悉的尴尬局面。
接着由天景山一幼的老师和竹山幼儿园的老师就支持性课程环境创设进行了交流与讨论。天景山一幼的老师就班级的空间利用,游戏材料的适宜性,主题墙面的呈现方式,主题课程的渗透性给予了一些反馈;竹山园的老师则针对天景山一幼老师的问题,探讨并交流相对应的策略。在交流反馈中,大家各抒己见,有着浓厚的研讨氛围。
然后,付园长就主题墙的呈现方式、幼儿游戏材料的适宜性,游戏内容设置是否有年龄层次给出了建议,特别是针对于图书区的的创设给出了一些具体性的指导建议:从环境上,是否提供对种多样的图书(外形)?是否提供不同的文学作品供幼儿学习;是否营造一个安静,温馨,可操作的环境,引发幼儿的兴趣;从材料上,是否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如头饰、指偶、沙漏、ipad、点读笔等;
最后,蒋园长对今天的活动做出了点评,在两园互动交流教研活动中,要怎么去交流呢?首先问题要聚焦,分版块进行,如:主题墙的颜色奶牛虽然有互动性,但只有连线,功能比较单一;其次,分析要准确,环境如何支持活动,基于幼儿的经验。如:中班的剥坚果游戏,果肉和果壳如何处理?教师可以运用游戏点评环节以果壳拼贴画的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最后,设置关于课程动态的脉络图,便于教师了解预设,再次思考活动的目标。在活动的最后,蒋园长对老师们还提出了4个思考:主题区域有没有必要做明显的界限划分、美工去的形式还可以是什么样的?所谓的自然角还可以拓展什么游戏?益智区可以融合什么游戏?
通过本次研讨,老师们对支持性环境创设有了新的感悟与理解,要关注幼儿真正需求,“从儿童中来,到儿童中去”,创设有童味、有童趣、有童心的环境,帮助幼儿与环境有效互动,真正实现“有趣、和谐、全面、完整的幼儿游戏世界”的美好愿望。